欢迎您登陆驻外之家旗下中非经贸在线网站!

首页>中非智汇>数据报告>产业观点>花卉产业发展:中国 VS 非洲

花卉产业发展:中国 VS 非洲
www.sinoafrica-business.com | 2019-06-27 | 来源:国际农业经济研究中心

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,欧美等国家的花卉产业发展已经从生产区域转变为‘销售+消费’模式。而大部分的花卉种植区域已经向非洲(肯尼亚)、中国、东南亚其他国家等低成本地区转移。

特别是在近十年,外国资本引入中国、非洲等地,投入在花卉产业中,在厄瓜多尔、肯尼亚等地,花卉种植面积逐渐扩大。在非洲生产的鲜切花收获后,立即送往世界各地。




据2015年数据显示,肯尼亚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花卉出口地。大约有将近35%的鲜切花在欧盟区域内销售。其他部分流往世界各地。(大部分销往美国、俄罗斯)。非洲产的花卉大多是玫瑰、非洲菊等大市场方向型的鲜切花。


上图为全球花卉贸易流通区域图


由于资本大量进入、国际知名的花卉种植、育种公司的大量进驻,非洲的鲜切花生产发展迅猛。相对低廉的投入成本、人工费、维护费等因素成为许多企业进入非洲生产鲜切花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肯尼亚也被称为:欧洲人的后花园。




在非洲进行生产、初步处理包装,然后绝大部分空运到荷兰进行再次出口(三分之二),剩余部分会直接空运到其他国家的出口商手中,再由出口商进行分销。由于这一模式的快速发展,肯尼亚的花卉产业发展不断加强,据数据显示在鲜花行业给肯尼亚的劳工市场带来很大的帮助,见下图。据肯尼亚国家统计局报道数据显示,50万肯尼亚人的收入来源依靠于鲜花行业,共有大约9万人被鲜切花种植公司所雇佣。




中国花卉产业改革开始较晚,虽然中国花卉历史渊源流长,但是产业模式发展起源于上世界80-90年代,大概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进入该模式。2000年属于产业模式初步阶段,大概5年前开始向产业模式改革阶段进行。特别是近三年来,发展的态势逐步上升。产业模式改革的特征就在于:生产力与品质、产品多元化的共同进步。




产业化变革的重要诱导因素就是:生产水平的提高、配套设施的健全、整体经济的增长和消费意识的形成。这些因素缺一不可。而处在变革阶段的花卉行业,现在最主要的挑战有三大。


第一,生产水平与配套设施技术的缺陷

中国花卉生产由分散性的种植到现在的相对集中,但是有些地区的散户还是比较多,生产技术得不到提高,也同时导致鲜花产品质量不达标,影响其单位价格。同时,物流运输、保鲜技术、温室技术等方面海存在缺陷,大大制约生产力的提高。


第二,消费意识提升空间还很大

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没有形成购买习惯,鲜切花销售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。据cnn调查显示,中国消费者的花卉消费习惯还未养成,鲜切花消费主要集中在一、二线城市,相对来说盆花销售则比鲜切花销售要多得多。所以,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,特别是随着人均收入不断上涨,家庭花卉消费的模式逐渐形成。下图比较四个花卉销售区域一年内的数据,欧洲和美国花卉销售额领先,中国在四个区域内最少。



上图为四个地区的花卉消费比较


第三,创新能力较弱

目前,创新能力较弱就是中国花卉行业的弊病之一。中国的花卉行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创新和产权保护。外国的育种技术比较发达、市场地位比较显著,主要因为他们产业发展的时间较长且投入较多,产权保护做的不错。

中国花卉行业的发展潜力较大,转变的速度也很快,消费群体巨大。这是别的国家没有的优势。如何很好的开发巨大的消费群体,这是许多人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
来源:国际农业经济研究中心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网站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文章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,本网不承担连带责任;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;如对版权有异议请于发表之日起10日内联系本网,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。
版权声明: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中非经贸在线”的所有作品,其版权归驻外之家-中非经贸在线网站所有;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“来源:中非经贸在线”;欢迎各类媒体积极与本网站联络, 互签订转载协议;欢迎投稿,投稿邮箱: business@zhuwaizhijia.com
img

img

微信扫码支付